第28章 封地

  泾河平原,一展平阳粮田万顷。

  入眼处除开纤陌纵横的大片农田之外,就是一个个散落在河岸和葱茏绿野之间的村庄。

  这里是关中最富庶繁华之地,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粮田,养育了大秦数百万关中子弟,也是大秦茁壮成长的摇篮。

  而如今,大秦已经由当初一个边陲小国,成长为天下独尊的帝国,往日那些鄙视和嫌弃秦国的诸侯,如今全都烟消云散。

  不过可惜,大秦即便已经如此强大,但沿途路过的村庄,全都还是那种低矮破烂的茅草民居,而路上遇到的百姓,大部分也是衣衫破旧又黑又瘦。

  关中虽然肥沃,但种地的农民依然吃不饱穿不暖。

  他们被繁重的劳役、兵役和税粮压迫,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为一日两顿饱饭劳苦奔忙,但即便是这小小的奢望,也并不容易实现。

  为了养活京师百万民众和拱卫京师的十余万禁军,关中大量的粮食都被内史府征购,为了保证京师和禁军的供应,律法强行规定,京师百里之内,平民不得食粟。

  也就是说,咸阳纵横百里的范围之内的农民,自己种下的粟米却不能食用,全部都得上缴,而只能食其他杂粮。

  泾阳就在京师百里范围内,这里看似繁华,实则农民过的很苦。

  但有个好处就是,这里距离京师近,除开粮食之外,还有蔬菜和其他山野收获可以出售,头脑活络或者能力强的人,也能混的不错。

  方云的一百顷封地,就在渡口上游五里处。

  田非常不错,土地平整沟渠纵横,都是关中上好的熟田,不需要施肥就能保证庄稼长势良好,而封地上还有一百多户农民,这些都算是封地上的庄户。

  秦朝按照军爵授地,最低级的公士授田一顷,奴仆一人,住宅一处,每年还能发放五十石粮食,这些财产和俸禄,足够保证一家人吃饱穿暖,而随着军功的不断积累,授田和俸禄以及住宅奴仆都随着不断增加,直至彻侯,赏田可达数千顷。

  而方云这一百顷粮田,足够养活他眼下一大家子,每年可收粮食数万石,如果按照大秦仓律赋税,需要交纳三分之二,不过既然是封地,这三分之二就归方云私人所有了,风调雨顺的话一年夏秋两季收获加起来,也能得供奉差不多两万石,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养活仙师府这么几十口人奢华的生活毫无问题。

  但现在加上天工殿,光靠这农田收入简直都不够塞牙缝,按照文学院一群穷文士的尿性,光买书两三天也就败光了。

  马车如同蹦蹦蹦车一般在颠簸的土路上前行,牵牛挑担背筐的农民,看着两辆马车过来,全都赶紧站在路边拱手行礼。

  方云看着大路两边的农田和这些面带饥色的农民,脸皮微微有些难看。

  靠剥削农民致富,做一个封建时代的大地主,是穿越者的耻辱。

  眼下不能改变太多,他至少要保证自己封地上的农民能够吃饱穿暖。

  封地方云已经是第二次来了。

  上次来的时候是十多天前,正值秋播,方云带着管家和一群管事前来指导曲辕犁和田耙的使用,还要指点该如何积肥和播种。

  虽然方云是个农民的儿子,但实际上他并没有正儿八经的种过地,只是家里有地,各种农具也都齐全,见过父辈如何耕田劳作。

  实际上方云所经历的农村,和大秦时代的农村区别不大,耕种方式都差不多,区别就在于工具和种子化肥农药。

  如今他能够改良工具,深耕松土就能让土地的肥力更好的发挥,同时通过一定手段收集农肥,也能增加土地肥力,不过这种耕作方式对农民来说消耗更大。

  而且今年农具打造和耕作指导时间都很短,无法大规模付诸实施,于是方云也只能让管家选择了二十多户劳动力多,牛马牲畜充足的庄户配发犁耙,列为试验田进行耕种试验。

  为了提升庄户的耕种热情和兴趣,方云直接开出条件,试验田只要秋收菉豆和黄豆亩产超过一半石,所有的收获庄户都可以自己留下,不用上缴,但若是达不到这个产量,则必须上缴一半。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奇怪条件,但却也真的刺激了所有的庄户,庄户都是世世代代的农民,一直在耕种这些农田,自然知道往年产量多少,泾河附近这些地,水源充足,灌溉方便,寥寥草草的种收,秋粮一般都能达到七八斗,一石半虽然看起来不可能,但他们也对新式农具十分信服,这种深耕翻地平整疏松土地之后,达到一石肯定很轻松,但若是再多积点儿肥,平日多除草,达到一石半也并不是不可能。

  而一旦达到这个产量,自己一家辛苦百余日就能凭空多得几十上百石的粮食,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别人说这话他们可能还不相信,但地主可是明满京师的小仙师,抬手投足之间就能放出冰火两种法术的仙家弟子,如果还不信那干脆就不活了。

  于是在仙师府的蛊惑下,夏粮收割之后,封地上的庄户都像疯了一样开始耕地积肥,全都想加入试验田,于是方云不得不加大投入打造犁耙,让管家和几个管事轮流巡查封地指导耕作,协调牛马和动员庄户之间互相帮扶,如今秋粮播种已经结束。

  而方云家的地和隔壁几家的地看起来区别很大,翻耕的土颜色都要黑许多,看起来十分平整,部分试验田都还按照方云的要求起垅分行,以验证对比作物的产量影响。

  “仙师来了!”

  远远看见河边有一排草棚,那便是方云的造纸作坊,还隔百丈距离,就有人认出了方云的马车,大吼几声,正在草棚里面忙碌的一群人便涌了出来,全部站在路边恭恭敬敬的等待,等马车在草棚前面停下来,方云下车,一群人全都拱手作揖,口呼拜见家主。

  “好,好,辛苦了,不用客气!”方云拂尘一甩笑着跳下车,胡宽和公输胜也都跟在后面下来。

  一个驻扎造纸作坊负责的管事赶紧上前拱手说:“家主,这几天我们又反复试验,做出来一些更薄更结实的麻草纸,感觉用来写字完全没问题!”

  “辛苦鲁管事了,带贫道去看看!”

  “家主这边请!”鲁管事赶紧前面带路,一群家仆和村上选来帮工的村民兴高采烈的簇拥着方云三人进院子。

  麻草纸是什么东西?

  胡宽和公输胜二人跟着后面满头雾水,东张西望试图看出一些名堂来。

  这个作坊很简陋,一共四间透风的草棚,还有一个院子,用粗木石块临河搭建,院子里摆放着不少大大小小的陶瓮和陶缸,另外还有舂米用的石臼。

  胡宽好奇凑到陶瓮上看了一下,里面泡的都是一些破布麻绳树皮之类的东西,而且因为温度高,表面都泛起一层黄绿色泡沫,酸臭的味道差点儿将他熏个跟斗。

  “呕,恩公,你要泡这些这些烂东西干嘛?”胡宽捂着鼻子脸皮扭曲的问。

  “胡兄不急,马上你就知道了!”方云仍旧继续卖关子,胡宽只好跟着走进凉棚。

  凉棚下面还有不少木桶,另外还有几口火灶,上面摆放着陶盆,有些里面还正在烧煮一盆如同浆糊一般的黄褐色东西,咕嘟嘟冒着难闻的气泡。

  除开这些看不懂的东西之外,另外一个凉棚下面的木架上,摆放着一层层细密的竹筛,下面一层竹筛里面黄褐色的东西还在滴水,而中上层有的已经半干,另外地上还散落着许多黄色的薄片,宛若布帛,但捡起来一看才知道不是布帛,而是一种柔软轻薄之物,里面还夹杂着清晰的麻草纤维。

  “胡大夫,这些都是做坏的纸张,前面凉棚下面才是做好的!”一个仙师府的奴仆笑着解释。

  穿过放置木架和竹筛的凉棚,前面的凉棚下面摆放着大量的平整石板,这些石板上面也都贴着一层黄褐色的东西。

  胡宽蹲下来仔细看了一下,发现手上的东西就是石板上薄薄的一层干透之后剥落下来的。

  胡宽仔细想了一下,突然一下醒悟过来,跳起来满脸激动的嚷嚷:“恩公,莫非这便是您当初说可以取代竹木简牍,而且还比布帛便宜许多的书写之物?”

  “哈哈,然也,胡兄你可真算得上是后知后觉!”方云大笑。

  公输胜却有些质疑,指着石板上东西说:“殿主,这东西看来就是用外面那些浸泡腐烂的破布麻绳树皮等制作而成,看起来的确能够用来写字,但如此轻薄易碎,如何保存?”

  方云收起笑容点头说:“公输副院长说到了此物的最大弱点,与竹简木牍和布帛比起来,的确是不易保存,但这东西足够便宜,而且书写极其方便,以往作一册书,需要数百数千甚至数万根竹简,而且书写麻烦携带困难,因此每一本书都很贵重,但用贫道这种方法制作麻浆纸书写,一册书足够写数万字,但却不过尺余大小寸余厚薄,这样就能将书的成本无限降低,人人都可以在家收集保存大量的图书,存世量多了,自然留下来的也会多,以后不同担心珍贵典籍失散或者成为孤本。”

  “原来如此,殿主这样说胜就明白了!”公输胜醒悟过来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