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负面新闻

  一群宦官宫女站在凉亭外面,听着二人对话,看着始皇帝笑的如此畅快,一个个看方云都是满脸的敬畏和敬服。

  不服不行,陛下难得一笑,但每次只要仙师在场,必然会笑一次又一次。

  “多谢陛下,贫道是方外之人,说话办事不喜拐弯抹角,因此有些话说的就比较直接随意,说实话,贫道初入京师,便听说陛下勤勉执政,每日都要批阅奏章一石之多,而且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甚至经常忘记饮水吃饭,陛下知道贫道是如何想的吗?”方云谢过始皇帝,双手端起茶杯一边吹一边问。

  始皇帝愣了一下,笑容也收敛一些端起茶杯,小啜一口之后好奇的问:“朕却是不知国师想法,还请赐教!”

  “赐教不敢当!”方云喝完一口茶之后认真看看着始皇帝,片刻之后微微一笑说:“贫道当时觉得这个皇帝好傻!”

  始皇帝手一抖,茶水差点儿荡出来。

  亭外一群宦官宫女集体差点儿脑溢血,一个个满脸惊恐的看着方云。

  方才的敬畏和佩服,转瞬化作恐惧。

  始皇帝脸皮轻轻抽搐,但也似乎并没生气,而是放下茶杯干笑说:“国师为何这样想,可否说与朕听听,曾子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朕并非食古不化之人,还请仙师解惑!”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乃是天子,代天守国,教化万民,本应该是臣民领袖,但若事事亲力亲为,岂非本末倒置乎?每日批阅一旦奏书,的确是勤勉,但陛下的勤勉却纵容了朝廷百官,因为当陛下熬夜忙碌之时,满朝文武却都已经散班回家吃喝饮宴,搂着娇妻美妾和儿女共享天伦之乐。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陛下心忧天下,日夜勤勉,但却因此滋养了文武百官的惰性,他们无需太过勤勉,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按照陛下安排去行事,就可以拿着数千石的俸禄,享受上百顷的封地,每年收获上万石的粮食,过着奢华的生活,但却并没有付出与之相配的劳动……”

  方云说到这里,自己给自己斟上一杯茶,端起来慢慢喝一口继续说:

  “贫道以为,天子不是这样当的,臣子也不该这样,忙碌的应该是臣子才对,他们得到如此多的俸禄和封赏,不能光每天在府衙传递几封陛下批阅的奏书就行了,他们理应付出更多,为陛下分忧才对,因此贫道就认为,陛下的做法有些傻,后来贫道在家冥思苦想许久,然后想出了三省六部制度,时至今日,陛下已经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那就是陛下终于有时间,有闲情逸致的品茶和仰望星空,感悟人生和天地大道。”

  始皇帝默然许久,对方云拱手说:“朕受教了,国师说的对,以前朕每日忙忙碌碌,总感觉有批阅不完的奏章,处理不完的政务,时常工作到深夜,而且心忧一些国事彻夜难眠,有时候夜深人静朕也会冥思苦想,为何当天子会这么累,朕一直以为,这么多处理不完的政务是因为吞并六国之后郡县政务太多造成的,如今看来,实则不是,不过幸亏及时遇到国师,否则朕还会一直这样不知所谓的忙碌下去!”

  方云笑着稽首还礼:“只要陛下不怪贫道口无遮拦就好,三省六部制度,让陛下从那些繁重而且琐碎的奏书和政务中解脱出来,终得一份闲情逸致和淡然,开始体悟当天子的乐趣,实在可喜可贺,实则贫道也很庆幸遇到的是陛下,正是您的宽容和雅量,让贫道这种山野之人才能在京师混的如鱼得水,因此陛下知遇之恩,贫道也是感激莫名,只能每日勤恳,尽快把这些答应陛下的物品赶紧做好送来,免得陛下好不容易朝堂的政务清闲下来,但却后宫又闹腾的头痛起来。”

  “哈哈哈哈,仙师一语中的,如此看来,朕还不是愚者。”始皇帝跟着大笑起来。

  “陛下若是愚者,这天下人岂非都是愚顽不灵的石头?忙碌会让人失去思考,只有闲情逸致,才能诞生思想。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因此贫道以为,治国之道并不在忙,而在于闲,陛下要学会忙里偷闲才行。就好比贫道,陛下看贫道并不忙,每日悠闲至极,看书玩乐,制作美食,其实天工殿的事每天也多的做不完,但贫道却只授机宜,执行自然有各部门分别去独立完成,做得好,有赏,做的不好,惩罚,不堪任用则免职,能者上庸者下,用一套清晰合理的制度来保证工作的顺利完成。治国同样如此,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这盏茶,贫道敬陛下,终于开始体味到帝王之道。”方云双手举起茶杯。

  始皇帝捻须微微沉吟片刻认真点头,双手举杯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朕无为,则实为之,朕有为,则悖天时,为无为,则无不治,不知朕说的可对!”

  “陛下大彻大悟,已近于圣人也,贫道亦有闻道之喜,不甚荣幸,陛下请!”

  “国师请!”

  方云和始皇帝恭恭敬敬互相敬茶,待一饮而尽放下茶杯,二人这才相视一笑,方才因为一句陛下有些傻的梁子,也一举揭过。

  凉亭外,赵擎等一群宦官宫女,此刻无不偷偷甩了一把额头的虚汗,凉飕飕的后背也才慢慢感觉到春风艳阳的温暖,看方云的脸色,更添几分敬畏和尊重。

  普天之下,能够和始皇帝聊天聊到如此恐怖境地但又有惊无险的,除开仙师,再无二人。

  “对了陛下,贫道今日进宫,实则还有一个好消息……”方云说着从挎包中取出一叠麻浆纸展开递给始皇帝。

  “这是……国师上次说的那份新报纸?!”始皇帝一看顿时满脸惊喜。

  “不错,这是报馆今日才刚刚印刷出来的首份试刊,还请陛下过目,看看这报纸还有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贫道回去之后安排报馆加紧整改……”

  “好好,待朕仔细看看!”

  实则方云话还没说完,始皇帝便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起来,虽然这份报纸首版朝廷政令登载的内容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另外朝廷政令也都是已经布置下去的内容,但始皇帝依旧看的很仔细认真,几乎是逐字逐句的看完,一边看还一边点头,特别是对于他在上巳节和法器大会上的英明神武的描写,让他非常满意,看着看着还会哈哈大笑几声。

  方云老神在在慢慢喝茶,但也知道马上始皇帝就笑不出来了。

  果然,等始皇帝满脸笑容的翻到二版的天下要闻的之后,刚开始情绪还很不错,因为前面一些写的是收复河南和赵高谋反以及三省六部改制等京师动向,但越往后看,眉头就慢慢皱起,甚至捏报纸的手指都会情不自禁的抖动几下,脸色也明显难看起来。

  天下要闻中外地的新闻几乎都是负面消息,比如道路坍塌、干旱少雨、抢劫杀人、饥民暴乱、农田病虫、船舶倾覆、又或者矿山坍塌等一些大致真实的事件。

  这些事情并不大,许多奏书在六部就已经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审核批阅之后下发各郡县按律处置,根本就不会反映到始皇帝的案头来,因此始皇帝看起来特别新鲜的同时,也会特别愤怒。

  没有纸以前,无论何地的奏书,都很简洁明了,往往一件事就一两句话,比如此次登载的安阳饥民暴乱事件,以前或许就这样一句:某县某日,流民聚众作乱,县尉平之,民伤亡百余,卒伤亡十余,擒乱民二百八十,或斩或奴,乞示下。

  遇到这种奏书,以前是没办法判断具体情况的,一般都只能按律处置,将这些抓捕的乱民要么斩首,要么黥面为奴送去修路修陵寝或者卖给商人挖矿。

  但现在的新闻就不一样了,这件流民聚众闹事会写的很详细,数百字将前因后果都写的清楚明白,一看就知道缘由。

  “岂有此理,既是开春饥民无食,为何不按律借粮度过饥荒,当地县衙竟然驱之境外,当真可恶!”始皇帝看到这条新闻,气的浑身抖抖。

  “陛下勿恼,开春各地都有饥民,非是只有安阳一地,实则许多地方郡县遇到饥民闹事,也并未赈灾,当然也不会报入朝廷,据报社采访的记者说,有来自河内郡的商人亲口诉说,一月间他亲眼目睹当地饥民暴乱,被县尉镇压,饥民被逼投河者无计其数,死伤惨重,不过这件事并没有找到其他证人证词,朝廷也未见郡县奏报,因为不知真假,因此报纸也并未登载!”

  始皇帝不听则罢,一听更加生气,冷哼一声抬手招来赵擎说:“宣蒙御史进宫!”

  “喏!”赵擎躬身领命,很快便有谒者直奔出去传令。